High-temperature-pulse synthesis of ultrathin-graphene-coated metal nanoparticles

高温脉冲合成超薄石墨烯包覆金属纳米颗粒

第一作者: Hua Xie (谢华) 等

通讯作者: Guofeng Wang (王国峰), Dong Su (苏东), Chao Wang (王超), Liangbing Hu (胡良兵)

所属大学: University of Maryland,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,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,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

DOI: 10.1016/j.nanoen.2020.105536

PDF原文

期刊名称: Nano Energy

发表年份: 2020

论文亮点

研究背景

研究方法

详细研究方法包括:

主要结论

Fig. 1: 合成方法示意图

该图展示了高温脉冲方法可控合成核心壳纳米颗粒(如Co@graphene)的过程,包括1-3层石墨烯包覆。方法涉及在碳基底上加载金属前驱体,应用电流脉冲产生瞬时高温(约1500 K),诱导纳米颗粒形成和石墨烯生长。

Fig. 1: 合成方法示意图

分析结果: 该方法实现了快速、一步合成,石墨烯厚度可控,适用于多种金属和基底。

Fig. 2: Co@graphene纳米颗粒的形成和形貌

(a) 加载钴前驱体盐的CNF薄膜的SEM图像,显示均匀分布。

(b) 低倍TEM图像显示Co@graphene纳米颗粒锚定在CNF基底上,形成核心壳结构。

(c) TEM图像显示Co纳米颗粒上的1-3层石墨烯包覆,层数清晰可见。

(d) Co纳米颗粒直径分布图,符合高斯分布,直径范围4-30 nm。

(e) 石墨烯涂层层数分布图,显示大多数纳米颗粒有1-3层石墨烯。

(f) XRD图谱,显示Co纳米颗粒的面心立方(fcc)结构,峰值对应(111)、(200)和(220)晶面。

Fig. 2: Co@graphene纳米颗粒的形成和形貌

分析结果: 高温脉冲成功合成均匀分布的Co@graphene纳米颗粒,尺寸和石墨烯层数可控,XRD证实了晶体结构,快速淬火保留了高温相。

Fig. 3: Co@graphene纳米颗粒的组成分析

(a) HR-TEM分析显示纳米颗粒的晶格结构,确认石墨烯包覆和Co核心。

(b) 选区电子衍射图显示Co纳米颗粒的fcc结构,与XRD结果一致。

(c) XPS谱图显示Co的特征峰,确认金属Co的形成,原子比约3.2%。

(d) STEM-EELS元素 mapping,显示钴(红色)和碳(绿色)的分布,证实核心壳结构。

Fig. 3a-c: HR-TEM, 电子衍射, XPS Fig. 3d: STEM-EELS mapp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