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gh-throughput, combinatorial synthesis of multimetallic nanoclusters

高通量、组合合成多金属纳米簇

第一作者: Yonggang Yao (University of Maryland)

通讯作者: Rongzhong Jiang (Army Research Laboratory), Chao Wang (Johns Hopkins University), Andre D. Taylor (New York University), Reza Shahbazian-Yassar (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), Liangbing Hu (University of Maryland)

DOI: 10.1073/pnas.1903721117

PDF原文

期刊: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(PNAS)

发表年份: 2020

论文亮点

研究背景

研究方法

本研究采用高通量合成方法,包括以下步骤:

主要结论

图1: 高通量合成MMNCs的示意图和表征

Fig. 1: Schematic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-throughput MMNC synthesis

内容分析: 图1A展示了气相沉积方法的示意图,传统方法设备复杂且材料选择有限。图1B展示了本研究的高通量合成流程:步骤I在液相中进行组合成分设计并沉积到碳载体上;步骤II通过快速热冲击合成(约1650 K,500 ms)。图1C显示了三元盐混合物(Pt、Pd、Rh)在碳载体上的EDS图谱,证明前驱体加载均匀。图1D-F的TEM图像显示了三元、五元和八元MMNCs的尺寸分布和分散密度相似, despite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s。图1G和H比较了热冲击方法与其他方法(如探针光刻和 macromolecular template method)的尺寸和分散密度,显示热冲击方法在均匀性方面优势明显。

分析结果: 该方法简化了合成过程,确保了纳米簇的尺寸和结构均匀性,使得不同成分的MMNCs可以进行可比研究,为高通量筛选奠定了基础。

图2: MMNCs的固体溶液结构表征

(注:图2的文件名未直接提供,假设为类似格式,例如 images/0198f978-d9f1-7947-b8ac-c68773b5a466_2_...jpg。在实际应用中,请替换为正确文件名。)

Fig. 2: Solid-solution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MMNCs

内容分析: 图2A显示了五元MMNCs(PtPdRhRuIr)的低倍HAADF和EDS图谱,证实各元素在CA-CNF载体上均匀分布,无明显的元素偏析。图2B-D展示了三元、五元和八元MMNCs的高分辨率HAADF图像和EDS图谱,显示约3-4 nm的颗粒,各元素在纳米簇内均匀分布,表明固体溶液结构。图2E的粉末XRD测量显示三元、五元和八元MMNCs具有单相FCC结构,无明显的二次相,晶格常数分别为3.87 Å、3.82 Å和3.76 Å。图2F的同步辐射XRD(λ = 0.2113 Å) profile 证实PtPdRh MMNCs仍保持单相FCC结构,晶格常数为3.87 Å。

分析结果: 这些结果验证了热冲击方法能够产生均匀的合金结构,即使对于多元素系统,也避免了相分离,确保了MMNCs的结构一致性,这对于催化性能比较至关重要。

图3: 放大合成和快速筛选MMNCs用于电催化反应

Fig. 3: Scale-up synthesis and fast screening of MMNCs for electrocatalytic reactions

内容分析: 图3A展示了组合和高通量合成均匀MMNCs的示意图,涉及前驱体盐打印和快速热冲击。图3B显示了扫描液滴细胞 setup 和铜基底上的图案化样品,包括CE(对电极)、RE(参比电极)和WE(工作电极)。图3C展示了PtPd-based MMNCs对ORR的快速筛选结果(22种成分 + 1个空白),在0.1 M KOH中以5 mV/s扫描速率进行,显示PtPdRhNi和PtPdFeCoNi具有更高的电流。图3D以神经网络图形式展示了成分设计和ORR性能,圆圈大小表示在0.45 V时的特定电流大小。图3E显示了PtPdRhNi和PtPdFeCoNi的同步辐射XRD profiles,证实单相FCC结构。图3F和G展示了PtPdFeCoNi的TEM图像和元素图谱,显示均匀的小尺寸和合金结构。

分析结果: 放大合成方法实现了批量生产,而扫描液滴细胞筛选快速识别出高性能催化剂。结构表征确认了筛选出的催化剂具有均匀的合金结构,支持了高通量发现的有效性。

图4: PtPdRhNi、PtPdFeCoNi和Pt控制样品的电化学分析

Fig. 4: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of PtPdRhNi, PtPdFeCoNi, and a control Pt catalyst for ORR

内容分析: 图4A展示了三种样品的循环伏安图,在约0.85 V处出现氧还原峰,MMNCs的峰位置略正于Pt控制样,表明过电位更低、活性更好。图4B的线性扫描伏安图显示MMNCs具有更高的极限电流密度和更正的半波电位,进一步证实其优于Pt的活性。图4C的Tafel分析显示MMNCs的Tafel斜率略小(32和31 mV/decade vs. Pt的37 mV/decade),表明反应机制相似。图4D的稳定性测试在0.6 V(vs. RHE)下进行,显示PtPdRhNi电流下降36%,PtPdFeCoNi下降29%,而Pt下降39.1%,MMNCs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。

分析结果: RDE配置下的电化学测量验证了筛选出的MMNCs具有优异的ORR活性和稳定性,证明高通量发现的知识可转移到传统测试平台,为催化剂优化提供了可靠途径。

图5: 补充数据或额外结果

Fig. 5: Additional results or supplementary data

内容分析: (注:图5的具体内容未在论文主要部分详细描述,但基于文件名,可能涉及补充数据,如同步辐射XRD或TEM图像。假设它展示进一步的结构或电化学验证。)

分析结果: 该图可能提供了额外证据支持MMNCs的均匀结构和催化性能,强化了高通量方法的可靠性和应用潜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