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研究开发了一套集成自动化系统,采用热解-FJH联合策略实现生物质FG的连续低碳生产:
分析结果:集成自动化设备通过机械臂实现了样品的自动装载和卸载,解决了传统手动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。设备生产速率达到每批8分钟完成16个样品,产量为21.6 g/h,远高于前两代生产技术。设备稳定性高,可通过增加电容器进一步提高单批产量。
分析结果:研究比较了五种不同生产路径,发现中温生物炭(750°C)基FG生产路径最为优化。通过热解预处理先释放热解挥发分,再使用FJH反应专注于FG结构优化,实现了合理的能量分配。中高温生物炭(≥750°C)自身电阻适宜,无需添加炭黑即可启动FJH反应,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碳排放。
分析结果:生命周期评估显示,生物炭参与的FG生产路径(路径B-E)比生物质直接参与路径(路径A)的碳排放降低了80.1-86.1%。热解预处理优先在低能耗条件下去除挥发分,而能量密集的AC-FJH仅用于进一步石墨化,实现了能量梯级利用。中温生物炭(750°C)基FG生产过程因无需炭黑和合适的热解温度,具有略高的经济效益。
分析结果:中试规模的连续生产过程制备的FG具有少层结构,碳含量高达97.3%,表现出优异的分散性、催化性能(溴酸盐去除率93.3%)和太阳能吸收性能(约92.4%)。木屑FG生产过程在中试规模的碳排放为1.91 g CO₂-eq/g石墨烯,与实验室规模相当。竹基FG也具有类似的低排放特性(1.90 g CO₂-eq/g石墨烯)。虽然高杂质生物质(如稻草)制备的FG产量较低且杂质含量较高,但不影响其作为光热材料的应用性能。